-->
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金陵中学岱山分校

 

历史不能简单的概括——读《李秀成自述》有感

欲知吾中国,必先知吾中国之历史;欲知吾中国今日之现状,必先知吾中国近代之史实。近代百年,纷争繁杂,如太平天国者,则不可不谈也。吾近日读罗尔纲先生之《李秀成自述》,感慨颇多,故有此一文。

众所周知,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上,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往往被描写成农民起义的领袖,具有所谓的反封建反帝精神的革命家,而对于其真实之面目,则描写的少之又少,而真实的洪秀全果真是如此吗,他果真如历史教材上所写的那样伟大么?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此文中,我将列举一些史料,以为佐证。我们知道历史教材上往往把洪秀全描写成是为了反抗封建压迫而带领人民发动的起义的领袖,具有很强的革命精神,并不是为了推翻清朝而自己再当一个封建的皇帝,而事实上洪秀全很早就有了立江山的想法,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图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丞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外,并未有人知道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名不知,名实因实而随,词实真言也。”

根据史料记载,洪秀全早在传教的时期,就开始自称“朕”,并且在韦昌辉的家里偷偷的穿起只有皇帝才有的龙袍。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太平军在永安遭到清军的包围时,形势那么紧张,洪秀全还大肆的分封王爵,目的无非就是要鼓励这帮人为自己打江山出力,而他要建的王朝,事后证明,不过是封建王朝的又一次轮换罢了。

虽然说,洪秀全个人没有太大的本事,拜上帝教之所以能够形成势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冯云山的不懈努力,起以后的军事斗争前期主要是靠杨秀清等,后期主要靠李秀成等将领,但是他玩起政治手段来却十分的老道,和某些帝王并没有什么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猜忌身边的将士,自从天京事变以后,洪秀全对权力抓的就更紧了,对身边的将士和功臣不断的猜忌,石达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离开南京出走的。这个时候,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洪秀全不得不倚仗自己所提拔的年轻将领,即便如此,他的猜忌之心并没有减多少。比如:

“天王见我兵多将众,忌我私心,内有佞臣之弄,封陈坤书为王,分制我势,我部下之将,见此名心不岔,积恨于心。”

本来李秀成一个人支撑局面就已经很困难,而洪秀全为了一己之私,竟牵制着领兵作战的李秀成!猜忌不仅仅导致了李秀成不能很好的领军作战,而且还导致了将士们内心的不服,士气低落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表现在,任人唯亲不惟贤。任用自己的亲属作为天朝的实际掌权者,而对李秀成等一般有实力的将领却加以牵制,加封自己的两个哥哥为王不说,就连刚刚来到南京的洪仁玕,寸功未建,只因属于洪氏一族,就被封为干王,而李秀成和陈玉成等将领刚刚才打破清军对南京的合围,却一点也加赏也没有。如果说洪氏的亲属确实有治国的才能的话,那么任用他们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事情,可是现实中是如此吗?虽说有个洪仁玕有一点本事,但是他却没有领导全局的才能,所写的《资政新编》对于当时的天国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且他的洪氏亲属是如何表现的呢?

“斯时王次兄以及洪姓见我慈爱军民,忌我图害国之心,声言明到我耳,那时忠而变奸,负我勤之一世之苦楚,不念我等勤劳,反说我奸。我本铁胆忠心对主,因何信佞臣而言我奸。是以灰心而藏京内,又逼气而陪之。”

可见洪氏无才干政,不但与国无益,而且使得李秀成这样的能将的铁胆忠心只换来了满腹的委屈,洪氏亲属害民则可见一斑。

再次,洪秀全在定都南京以后,便很少过问政事,整天呆在自己的宫殿里,沉醉在醉生梦死的帝王梦里,对朝内朝外危险的局势不但不清楚,而且常常做出一些可笑的事情。当天京前几次被围之时,多亏了李秀成等一班将士拼命厮杀,才得以最终解围,使得太平天国又支撑了几年,而对于这样一个大的事件,洪秀全竟然好不表示,大寒将士之心。

“自此六解京围,亦未降诏励奖战臣,并未诏战臣见驾,朝臣亦是未见。”

当天京最后被曾国藩的湘军围困时,李秀成曾对洪秀全其提出“让城别走”的策略,就是突围离开南京,以作其他的打算,这本来是当时唯一的一条生路,也许能使天国苟延残喘几天,可是洪秀全却说: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之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兵多过于洪水,何惧曾妖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相干,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

洪秀全在朝政上的另一个重大的错误还在于后期为笼络将士的心,而肆意的封王,有功之臣不能得封,无功之人却因花钱到位,就可以买一个王的称号,这些举措人人心不服,从而使得本来已经混乱不堪的局势变得更加的危险。

上一篇: 师生合作,读懂课文
下一篇: 小议恭亲王奕䜣的悲剧人生